參考消息網10月25日報道 外媒稱,中國旅游研究院近日發佈報告顯示,持續污染造成中國入境游游客有下降趨勢。
  拉美社10月22日援引中國這家機構的報告指出,2013年中國接待入境游客12907.78萬人次,同比下降2.51%。75.4%的入境游游客對在中國的行程感到滿意,同比下降11.41%,入境游客滿意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對供水和空氣的質量的滿意度有所降低。
  報告指出,2012年第一季度以來,入境游客的數量就開始呈下降趨勢,而且沒有出現立即複蘇的跡象。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指出,這是中國旅游市場前所未見的嚴峻局面。他提出,從發展趨勢而言,入境旅游發展的不確定性增加,除經濟形勢、國家關係等常規因素外,天氣環境等因素的加入使得入境游發展環境越來越複雜,特別是霧霾天氣成為入境旅游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
  上海一家旅行社的副社長賈志榮(音)指出,最近3年來由他們旅行社接待的入境游客不僅人數下降,而且這些游客在中國期間的旅游消費支出也出現下跌。“我們接待的大部分游客來自韓國、日本、美國和加拿大。2011年平均每位外國游客的旅游消費在2000美元左右,不包括交通和食宿,這個數字在逐年遞減”。
  北京是接待入境游客最多的城市之一。專家指出,由於持續的嚴重污染,北京的旅游業正在遭受打擊。
  專家認為,這樣的旅游環境使得中國與其他國家的旅游市場競爭更加激烈,而且一些鄰國在簽證手續上也比中國更加便捷。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被霧霾籠罩的故宮博物院。新華社資料圖 (王全超攝)
  
  【延伸閱讀】新聞觀察:550萬輛車、300個焚燒點……霧霾數據的警示
  新華網北京10月24日電新聞觀察:550萬輛車、300個焚燒點……霧霾數據的警示
  新華社記者倪元錦、孫洪磊
  10月的北京本該秋高氣爽、藍天白雲,而今卻頻現霧霾。在北京舉行的南美足球超級杯和北京國際馬拉松兩項重大國際賽事均受到重度霧霾天氣的襲擾。
  “華北地區污染物排放總量過大是霧霾的根源,”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主任張大偉認為,不利於擴散的地理和氣象條件助推其頻繁暴發。
  “軍令狀”、文件輪番出台,治霾只是“積跬步”
  環保部衛星遙感顯示,10月8日那輪霧霾期間,華北地區出現秸稈焚燒火點約300個;北京市550萬輛機動車對北京本地PM2.5的貢獻率是31.1%……
  《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頒佈一年間,儘管各省區市無不立下“軍令狀”,各種文件輪番出台,但這隻是“積跬步”,若要“致千里”,政府還要持續不斷加強督察和管理,地方管理部門和企業要擯棄觀望、等待等思想。
  環保部在上次京津冀地區霧霾期間,對相關城市進行的專項督察並不樂觀:一些企業沒有按規定停產,還在生產和排污;一些地方的應急預案流於形式;還有一些企業投機取巧矇混過關,如一些燃煤發電企業不正常運行脫硫設施,甚至還冒領脫硫補貼等。
  中科院“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首席科學家賀泓說,發達國家的大氣污染呈現“階段性特征”,即工業排放、城鎮化、機動車文明相繼發展,歷經一二百年之久。在中國,上述階段發生在短短幾十年間,高速發展導致的不同污染源疊加的“複合型污染”治理,讓中國的大氣污染防治面臨更大的挑戰。
  “環境承載”與“污染排放”失衡,“經濟政策”治污需動真格
  當前,“環境承載”與“污染排放”失衡,在業內專家看來,是“資源”和“消費”衝突的延續,體現著“供給”和“需求”的矛盾。
  “只追求對‘環境承載’的‘資源’供給增加,不對‘污染排放’的‘消費’需求進行管控,是頭疼醫頭,‘消費’恐成脫韁野馬。”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徐基仁說,啟動“經濟政策”治理大氣污染,已到必要時刻。
  北京、天津已於今年1月和7月先後大幅提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氨氮四項主要污染物收費標準。根據《北京市2013-2017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執行更嚴格限行、劃分低排放區、征收交通擁堵費等措施。
  據最新消息,工信部等部門聯合提出,京津冀三地今年到明年將新增2萬餘輛用於公共服務的新能源車,明年底三地公交車中新能源車比不低於16%。
  天津市科委高新處處長劉惠忠說,天津市目前有新能源車430輛,難以大範圍推廣的原因,一是技術難題尚未全部攻剋;二是配套基礎設施跟不上,如充電樁等配套還不完善,需出台新政策填補空白。
  “看得見”的擁堵受詬病,“看不見”的排污你做了什麼?
  本世紀初機動車僅200萬輛上下,如今增加到550萬輛。北京PM2.5源解析結論顯示,機動車貢獻著北京本地PM2.5的31.1%,是首要污染源,也是唯一排污隨總量不斷增加的污染源。
  “看得見”的擁堵飽受詬病,但“看不見”的排污卻常被無視。在霧霾天氣里,雖然媒體呼籲最好公交出行,但“路上的私家車好像一點都沒少。”在國貿上班的小張說,他們小區離地鐵還有一段路程,不搭黑車就過不去。他建議,政府應完善公交服務,才能讓有車族方便、安心搭乘公交。
  而在前幾天京津冀地區出現霧霾天氣時,天津市很多大酒店門口依舊燃放婚禮鞭炮,沒聽說哪對新人為了環保而放棄這一民俗,騰空而起的煙霧讓本來陰沉的天氣變得更加污濁不堪。
  據悉,天津已出台規定,從今年12月1日起,個人和酒店違規燃放鞭炮將受到處罰。對不聽勸阻拒不改正的,處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記者採訪中發現,大多數市民表示支持規定,願意為清潔空氣做出努力。
  “如果大家喜歡藍天白雲,而又願意生活在這個污染超負荷排放的首都,則需要在享受駕車出行等便捷權利的同時,從我做起,履行減排義務。”北京市環保局大氣處處長於建華說。
  (2014-10-24 17:02:19)
  
  【延伸閱讀】調查:霧霾“常態化” 治理還有多少“非常態”?
  新華網北京10月24日電(記者陳剛、周琳)又一輪霧霾襲來,“應急響應”啟動,秸稈屢成“罪魁”。禁燒“拘留”、關停並轉、限行限號……霧霾漸成“常態”,治理方案“一籮筐”,但結果多是“等靠熬”,一些地方僅靠環保部門的“單打獨鬥”問題更是突出。專家提出,治霾不是短跑,不能“見三天藍天就把任務拋腦後”。
  秸稈火點降五成霧霾仍現“常態”?
  每到秋冬,霧霾必至,這幾乎已成近年來的“常態”。19日進行的北京馬拉松比賽期間,北京城被霾籠罩,從天安門起跑的3萬多選手,不少人戴起了各式防護口罩,一場“霾拉松”奇觀顯示了霧霾之“頑固”。
  秸稈焚燒往往被認為是這個季節霧霾肆虐的“元凶”之一,農田的滾滾濃煙和城裡的嗆鼻氣味,引發眾多市民“吐槽”。
  近日環保部發佈數據稱,9月份,據衛星遙感監測數據統計結果和各地報告的現場巡查檢查結果,17省(區、市)未發現秸稈焚燒火點,而其他13省(區、市)共監測到火點206個,較2013年同比減少226個,降幅高達52.3%。
  衛星定位、定點督查、發現即拘、降幅明顯,可霧霾仍然如期而至。“公眾的抗霾意識有待提高,而有關部門的監管方式也需更精準。”一位環保人士認為,秸稈是不是主要原因還值得進一步探討。單單治理、處罰焚燒秸稈現象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更重要的是識別主要污染源,從最容易的地方進行著手監管。
  解決秸稈焚燒“一拘了之”?10月17日,吉林省梨樹縣公安局將焚燒秸稈的農民呂某拘留,這已是該縣第二名因此被行政拘留者,更引起廣泛爭議。
  多地基層幹部告訴記者,每到收穫季節,禁燒秸稈幾乎成了“頭等大事”,通報著火點、處罰環保官員和基層幹部、“圍追堵截”農民違規焚燒,幾乎是想盡辦法。這折射出一些地方在處理這個難題上,已經缺乏引導的耐心。
  應急形式大於內容“單打獨鬥”問題突出
  禁燒秸稈、關停並轉、限行限號……每到霧霾“常態”,治理方案“一籮筐”,但治理卻仍需要“等靠熬”。記者調查發現,即便是防霾的應急措施,各地在操作過程中仍有諸多“尷尬”,目前的治霾也很難在短期內見效,更難讓公眾滿意。
  環保部近日針對上次京津冀地區霧霾的督查結果顯示,雖然相關城市均按要求開展了重污染天氣應急工作,但仍然有不少問題:一些地區應急工作形式大於內容,難以滿足應急要求;應急機制不順暢,個別地方政府在應急工作開展和部門聯動上無實質性舉措;機動車限行等部分涉及民生的應急措施難以完全落實;應急響應遲緩滯後;應急預案科學性和可操作性不強,與現實需求脫鉤。
  這反映出地方政府部門在應急工作上的難作為甚至不作為,而多位環保系統人士也向記者坦言,總體來說,當前的治污、治霾尚處於“有心無力”狀態,各地的應對和治理能力與形勢要求還不夠匹配,導致“只能抓重點,哪個有事抓哪個”。
  北方一城市環保部門負責人說,當地污染天氣預警處於起步階段,累積數據還不滿一年,精確性有待提高,大氣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空氣質量預測預報系統和監測預警平臺建設等工作,也遠未達到實際需求。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高健表示,因涉及範圍廣,協調程序多、社會影響大,“應急響應慢”也是較為突出的問題。“一些地方發生過環保部門提出執行應急措施,但最終未能執行的‘尷尬’。”環保人士馬軍說,大規模應急措施對政府部門的執行能力、協作能力是巨大的考驗。
  治霾不是短跑不能“見三天藍天就把任務拋腦後”
  重霾來了,緊急應對;重大活動,緊急防霾;被點名了,緊急行動。當前更需要強化的是長期意識,不能“見三天藍天就把治霾的長期任務忘在腦後。”
  必須承認,霧霾的常態化,霧霾治理的複雜性與艱巨性。根據國務院發佈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多地打響治理霧霾攻堅戰。北京市聚焦壓減燃煤、控車減油、治污減排,細化提出了84項重點任務;河北開始壓縮煉鐵和煉鋼產能;上海會同江蘇、浙江及有關部委籌建“長三角”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遼寧省對空氣質量超標的城市開出“霧霾罰單”……
  “我國的大氣污染既有因能源結構不合理導致的倫敦型大氣污染,又有因交通原因造成的洛杉磯型大氣污染,源頭多樣,呈複合型。”江蘇省環保廳總工程師劉建琳說,大氣污染治理不可能立竿見影,需要不斷改進治理方式。
  在19日舉行的北京大學第二屆國家資源經濟論壇上,多位專家建議,我國節能減排空間已越來越小,環境形勢嚴峻,在“十三五”規劃中應充分體現能源生產與消費革命的理念和政策,同時從經濟、法律和道德三個方面保障其實施。
  “治霾是一項系統工程。”華東師範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所長文軍認為,既要有政策支持,加強低碳發展的頂層設計,構建大氣整治目標考核體系;又要有法律保障,強化空氣污染研究和排放標準的法律制定,嚴懲環保指標執行不力的單位;還要有產業調整,對淘汰範圍的設施堅決關停,倒逼落後產能將排放量控制在合理水平。
  (2014-10-24 16:48:14)
  
  【延伸閱讀】10月三輪霧霾:京津冀遭襲擊,哈爾濱逼近“爆表”
  新華網北京10月24日電繼10月7日至11日、10月17日至20日兩輪霧霾天氣過程後,京津冀地區遭受到本月第三次霧霾侵襲。中央氣象臺發佈霾黃色預警,23日至25日,京津冀地區、東北平原中南部、黃淮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中至重度霾。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濤介紹,本次京津冀霧霾天氣過程與前兩次相比,影響程度和範圍略輕一些,但夜間到凌晨時段的空氣污染較重。河北中南部的石家莊到邢台一帶仍會出現重度霾。
  為什麼京津冀地區10月份連續發生霧霾天氣過程?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表示,這主要由於近期我國冷空氣活動路徑偏北,直接影響京津冀地區的冷空氣活動間歇期長,導致該地區大氣長時間處於靜穩狀態,利於霧霾形成。
  針對霧霾天氣的形成是否和秸稈燃燒有關,馬學款表示,氣象衛星監測到了部分地區秸稈燃燒的火點。“秸稈燃燒產生的煙霧通過平流作用,客觀上會對京津冀地區霧霾的加重起到助推作用,但秸稈燃燒並不是霧霾產生的主要原因。污染排放和天氣因素的共同作用是霾形成和加重的原因,解決霾污染的根本途徑在於減排。”
  22日開始,我國最北省會城市哈爾濱遭遇“霧霾鎖城”,當日部分區域的空氣質量指數(AQI)峰值逼近“爆表”,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嚴重影響。
  哈爾濱市主城區幾乎全部籠罩在灰霾中,城市空氣中伴有嗆人的氣味。記者看到,哈爾濱市多條主要路段能見度降低,對城市交通帶來一定影響,龍塔、防洪紀念塔等城市地標性建築也在霧霾中“若隱若現”。
  23日開始,天津出現重污染天氣,經市政府批准,發佈重污染天氣Ⅲ級(黃色)預警。強制性措施包括重點排污工業企業按照重污染天氣應急保障預案採取限產等措施;停止所有建築、拆房、市政、道路、水利、綠化、電信等施工工地的土石方作業;中心城區及濱海新區核心區道路每日機掃,隔日水洗1次……
  氣象專家介紹,隨著新一股冷空氣到來,此次京津冀霧霾天氣過程將在25日後半夜開始減弱,26日白天進一步消散。北京地區霧霾消散可能在26日中午前後。
  專家建議公眾要做好自身防護:兒童、老年人和心臟病、肺病患者以及過敏性疾病患者應當留在室內,停止戶外運動;減少景觀燈光開放時間,縮短商場、超市等公眾聚集的大型服務設施營業時間。(記者林暉、邵香雲、張澤偉、許正)
  (2014-10-24 16:34:21)
  
  【延伸閱讀】違法排污按日計罰有利霧霾治理
  新環保法將於明年1月1日施行。為配合新環保法“動真格”,環保部近日制定了《環境保護按日連續處罰暫行辦法》等4個配套文件並公開征求意見。根據辦法,違法排污者受罰被責令整改後如不改正,環保部門就可按日連罰,最大處罰期限為30天。
  網民認為,按日計罰增加了法律剛性,能夠提高環境違法成本,有效制止排污企業違法排放,有利於霧霾治理。網民建議,相關執法部門還應嚴格追究污染企業刑事責任;地方應積極落實新的幹部政績考核機制,把環境污染變成帶電的高壓線,切切實實還老百姓一片綠水青山、白雲藍天。
  提高環境違法成本
  網民認為,按日計罰能夠提高環境違法成本,起到震懾作用,有效制止排污企業違法排放,緩解目前日益嚴重的霧霾等環境問題。
  “守法成本高而違法成本低是排污企業屢次違法排污的原因之一。”網民“鄭文”認為,長期以來,環保違法處罰設置上限,對違法者來說,幾十萬、幾百萬元罰單相對於違法所得,只能算是九牛一毛。違法成本低,導致環保違法案件有增無減。而採用按日計罰執法手段後,污染時間越長,處罰越重,高昂的違法成本將形成強大的威懾力。
  “北京霧霾又來襲,盼望治理多給力。”網民“圓圓的月亮”稱,希望環保部的配套文件成為及時雨,加強執法剛性,為霧霾治理作出貢獻。
  監管遭遇瓶頸
  在污染防治環保執法方面,基於政府和企業之間的利害關係等原因,有網民認為,應謹防環保機關監管流於形式,環保執法效率低下。
  “在經濟發展與環境生態產生衝突時,當地政府往往以經濟發展為先。”網民“環佩”指出,以霧霾為例,霧霾天氣的一大始作俑者就是化工企業,而排污責任越大的企業往往對當地G D P的貢獻也大,在政府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態度的情況下,環保局對排污企業的查處,也往往只是停留在罰款、責令停業幾天等措施上。
  此外,部分執法人員專業素養不高也是執法受阻的重要原因。網民“許時潮”認為,有些管理部門執法不力,缺乏環保意識,缺乏基本專業常識。
  對污染者嚴厲追責
  由於以往對環保違法違紀案件處理力度偏輕,網民建議,除了按日計罰的經濟處罰,還應嚴格追究污染者刑事責任。另外,還要加大對環保部門的財政投入,建立環境公眾監督機制。
  網民“晴川”表示,“按日計罰”再狠,總歸是一種以經濟為主的行政處罰。遏制企業違法排污,不能光算經濟賬,對環境違法企業,除了追究行政責任和連帶的民事責任外,更要嚴格追究其刑事責任。組合拳打得好不好,關鍵取決於執法主體素質,取決於執法武器硬度。國家還應加大對環保部門的財政投入,減少環保部門對地方財政的依賴,讓執法者“挺起腰桿說話”。
  網民“柳長風2012”認為,應認真落實新的幹部政績考核機制。希望各級各地政府在政績評價中,能動真格,把環境污染變成帶電的高壓線,切切實實還老百姓一片綠水青山、白雲藍天。
  還有網民建議,建立公眾監督機制,賦予公民充分的環境知情權、環境議政權、環境投訴權和環境索賠權。對違反法律規章的機動車排污、燃煤污染、工業排污等現象採取舉報有獎的方式,鼓勵社會公眾積极參与環境保護,改善城市空氣環境,遏制霧霾天氣。(記者 明航 整理)
  (2014-10-24 07:35:37)  (原標題:外媒:入境中國游客數持續下降 霧霾成主要因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z29gznrf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